劳动纠纷
一家专注于公司法律事务的律师事务所
怀孕期间被裁员如何获得赔偿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家公司,能长远走下去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但是公司如果经营不善,经过法定程序,是可以裁员的。但是对于孕妇这类特殊群体,法律是给了特殊的保护的,例如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是不能够辞退的。那么如果怀孕期间被裁员的话,这个赔偿标准是怎样的?欢迎阅读下文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一、怀孕期间裁员赔偿标准
法律对具有特殊情况的特殊劳动者给予了特殊保护,企业不能将以下人员划入经济性裁员的范围之内: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劳动者;
2、在本企业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劳动者;
4、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职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老员工。
因此孕期是不能被裁员的,否则该用人单位就是违法的。对于不属于上述人员的裁员补偿标准如下:
按被裁员工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性收入计算。这里的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而非单指基本工资。如果前12个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按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补偿的期限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的,每满一年,就有本人一个月工资收入的经济补偿。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二、单位经济性裁员程序是怎样的
1、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
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书。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