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薪工资制是否合法?

来源: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 作者: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0-06-04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的工作种类以及工资支付机制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例如,房地产中介、产品销售等,此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无底薪的工资支付机制。那么,这种无底薪工资制是否合法呢?
 
    一、什么是无底薪工资制
 
    无底薪制一般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的只有绩效、没有固定基本工资的工资支付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无底薪全部实行绩效工资的做法可能存在三大问题:
 
    (一)因劳动定额和绩效设计不合理,导致劳动者实际获得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情况;
 
    (二)因用人单位生产不足导致工作量下降,将企业风险直接转嫁给了雇员;
 
    (三)这种工资结构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可能会引发劳动者的过劳。
 
    综上所述,无底薪责任制在用人单位实际支付劳动报酬高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其行为是不违法的。
 
    二、无底薪工资制是否合法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即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是一项强制性规定。
 
    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则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无底薪,意味着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与其完成的工作量挂钩,每月的工资不固定,但当月工资或小时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就违反了劳动法关于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规定。
 
    月最低工资中是不包括加班工资、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及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岗位津贴、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以及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而小时最低工资中也不包括个人和单位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取消底薪并不必然违反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并不等于底薪。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底薪是指用人单位工资构成中固定支付的部分。取消底薪全部采取绩效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后,如果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只要高于最低工资的,其行为也不违法。
 
    以上就是关于“无底薪工资制是否合法”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